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主要用于榨油和提供豆粕饲料。首先是做饲料,豆粕是十余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约85%的豆粕用于制作禽畜养殖饲料,豆粕还是宠物食品、水产养殖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其次是榨油,大豆油在中国居民食用油中占比近半。
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5%左右,其中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比例分别为65%、19%、10%。中国大豆产需缺口较大,近几年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去年恢复到2005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但依然需要大量进口来弥补国内的缺口,大豆进口的高度依赖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作为主要蛋白饲料,豆粕不易被替代;作为重要的期货交易品种,大豆和豆粕价格波动的影响范围广、冲击面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2月份以来,国内大豆便出现不断上涨趋势,到3月底,北方地区大豆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4880元/吨,比2月份上涨了940~980元/吨,安徽、江苏、湖南、河南、河北等地区的大豆价格基本都突破了2.5元。4月9日农业农村部对4月份的农产品形势进行分析,预估山东的大豆均价约在每吨4275~4475元,环比上涨150元左右。
截至3月31日,7个主产区的大豆收储量为285万吨,同比下降33万吨。截至4月7日,国内的大豆库存量349万吨,少于上一周的355万吨,而豆粕库存17.7万吨,也是9年来的库存最低时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上旬国内大豆的流通价格为4748.3元/吨,较3月下旬上涨8.5%。
4月份国内大豆仍将处于现货紧张、价格偏高的形势,产区基层库存见底,大豆收购成本增加且无法上量,市场惜售心理依然较重。近期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再次引起市场对物流运输的担心。
为填补大豆的市场紧缺,稳定国内大豆价格,4月9日中储粮总公司又向中粮集团发放了50万吨国储大豆用于商业压榨,这是中储粮今年向中粮分配100万吨国储大豆库存的第二批。虽然这批投放能部分填补大豆到货延迟造成的供应缺口,但在业内看来,还不足以解决大豆短期供应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