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亚洲货币战”的说法突然在国内金融圈“悄然盛行”:其逻辑的源头来自于日元过去几个月的大幅贬值,正引发“蝴蝶效应”,诱导亚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推动本币贬值。
图片源自网络
而有趣的是,近来韩元、人民币、印度卢比和多个东南亚货币的确在集体贬值,尽管贬值幅度比不上日元,但似乎依然给上述略带阴谋论性质的“亚洲货币战”假设,提供了天然的背书。
根据上述“亚洲货币战”论调的说法,从历史上看,亚洲货币贬值的“传染性”很强,一方面亚洲地区经济体拥有“出口导向”的共性,另一方面汇率是一个“以邻为壑”的经济变量,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跑得慢也就意味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而日元往往最先抢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自然是将近十年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推行的“安倍经济学”时期——当时为促进日本的出口增长推升经济,日本央行通过一系列此后演变为QQE的超常规货币宽松政策,一手“导演”了日元大幅贬值。在安倍上任后的第一年,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便高达27%。
日元的贬值随即触发了亚洲“货币战”,为了避免经济失去竞争力,韩国、印尼和印度等国此后也均陆续采取宽松取措施促进本国货币贬值。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印度卢比、印尼盾及马来西亚林吉特的跌幅便纷纷达到了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