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两会预算报告数据显示,今年拟安排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为3.75万亿元。而根据天风证券在近日公布的一份研报中的测算,按照专项债增加1.46万亿元额度,并假设其在9月底发行完毕,则6―9月每月新增专项债3650亿元,新增一般债893亿元,每月新增地方债供给将达到4500亿元。
图片源自网络
“5月迎来税收高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为满足1万亿元专项债5月底发行完毕的要求,将大量专项债赶在5月最后一周发行。”广发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郁在近日一份研报中指出,由于今年两会延期,地方债新增限额可能在6月才逐步下放到各地,比往年要晚。因此,地方债发行可能在7―8月再迎来小高峰,但预计仍会低于5月。
不仅发行规模可能会对市场造成压力,发行期限变长以及利率逐月降低,也反映出今年地方债发行的一些新规律。
据财政部数据,2020年4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2.91%, 较3月份的3.19%下降28个基点;1―4月,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3.31%,比2019年下降16个基点;平均发行期限15.5年,比2019年增加5.2年。
而方正证券的一份统计更能说明发行期限的变化:2018年,15年及以上期限发行占比仅为1.3%,2019年上升至18.6%,2020年以来更是进一步上升至44.1%。
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债券期限的上升与项目之间更加匹配,特别是更好满足了交通、水利等长期限项目的融资需要。
但刘郁也在研报中指出,地方债期限拉长,可能会对超长债造成挤出效应,进而导致超长债“超跌”。“如5―10年期限地方债供给有所增加,再加上10年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挤出效应或从超长端转向中长端,给相应期限的国债和国开债带来短时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