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选层持续推进,相关企业股价涨势良好,三板市场被彻底激活,这种情况下券商向企业要分手费其核心并非要难为企业,而是不希望手中没有项目做赶不上精选层的制度红利,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各家券商来说,精选层项目的收益究竟如何?
在精选层政策落地前,彼时券商收费预期的模式,投行保荐费用在200-500万之间、承销费率约为8%左右,同时如果企业融资规模较低,也将设置一定保底固定收费金额。
如今随着多项重磅政策落地,精选层的预期也更加确定,券商的收费方式相比之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有券商采取了一次定价的方式,如华东地区一家区域性券商,目前承做的数个新三板项目采用了打包一次收费的价格,即不论企业未来融资发行的情况如何,保荐和承销的费用一共就收1500万。
但绝大多数券商都还是采取了收费保底的模式,新三板挂牌企业南北天地董秘、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表示“目前券商保底收费方面,要求最低收费600万、800万和1000万的券商都有,而承销费率方面目前券商主流的收费维持在6%-10%之间。”
无论是打包还是保底,其实也可以看出新三板市场相较A股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便是发行规模较小或者新三板企业本身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券商也不愿意白干活或者吃亏,所以保底收费的模式自然就流行起来。